从百度指数来看,貌似火了很久的“中台”概念真正被引爆却是在19年5月份,短短几个月,各种各样的中台都冒了出来,当下最流行的有“业务中台、数据中台、AI中台、技术中台、组织中台”等众多中台,并且每个中台都被冠以“智慧”的光环。
关于中台的定义,我更赞同Thought Works在《白话中台战略》中的说法:“企业级能力复用平台”,而中台建设则被定义为“利用平台化手段抽象、构建可复用的、企业级能力”的过程。中台的核心价值是帮助企业“更敏捷的响应客户需求和持续规模化创新”,是真正为前台而生的工具箱,是调和前、后台稳定与敏捷的变速器,是客户需求和企业能力的链接带。
中台的定义和价值日渐清晰,但映射到通信行业、与运营商的业务、IT和经营特点相匹配时,为什么又会冒出来一大堆的困惑?这些互联网公司的经验是否适用于运营商、尤其是省一级运营商?这么多热门中台到底是什么、和运营商的“CRM\计费系统、IoP平台、大数据平台、客响中心”是啥关系?哪些是互联网公司独有、和运营商没半毛钱关系的?哪些是跟风蹭热点以达成其他诉求的(如找投资、好立项)?哪些又是值得深入学习和切实借鉴的?本文试着一一辨析,提出些许观察和建议,以供商榷和探讨。
一、业务中台
业务中台的定义和内涵是当下争议最多的,而流传最广、最具典型性、代表性的则是阿里的“业务-数据双中台”和广发银行的“互联网业务中台”。阿里的业务中台共包含“会员、商品、交易、订单、支付和评价”六个中心,这几个中心都是“天猫、淘宝、优酷、高德、聚划算”等众多电商业务的共用模块,是各个电商业务的一部分,属于功能组件化、微服务的概念。广发银行的互联网业务中台更为庞大,包含“交易、支付、营销、清算、用户、权益”等12个中心,这些中心是其“网银、手机银行、直销银行、商城”等众多服务触点的共用模块,但不同的是“网银、手机银行、商城”等并不是银行的业务(银行的业务是指“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衍生业务”),而只是其线上客户触点,由此可见,广发的业务中台是其业务运营支撑系统或“客户触点”的一部分。
所以我认为,业务中台仅仅适用于互联网公司,无论是前面提到的“天猫、淘宝”,还是“美团、滴滴、微信、京东”等,这些公司的业务天生是通过“网站或APP”的形式呈现给最终客户的,其业务、客户触点、业务支撑系统(也许没有业务支撑系统)是“三合一”的;而对于传统企业,同样的共用能力沉淀平台,定义为“业务支撑中台或电渠运营支撑中台”则更为精准,如果是为了契合热点、为了简洁,称之为“业务中台”也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明白两者的差异。
对于运营商来说,比如中国移动,早已建成了电子渠道集中运营平台,用来支撑其“网厅、手厅、APP、微信公众号”等多个线上渠道的集中运营,是否也可以将其命名为“业务中台”呢?本人认为也不太合适,这些虽然契合了中台定义中“能力复用平台”等众多的要素,但却不是企业级的,而只是领域级的(广发银行的互联网业务中台则是企业级的,是跨了银行卡、信用卡、信贷等众多业务)。而真正的企业级的业务中台应该是能够支撑运营商“通信业务、终端、内容、应用等数字化业务以及云、大数据、物联网乃至切片网络、DICT”等所有业务,能够支撑“个人、家庭、政企”三大客户群运营,从“CRM、计费、电渠运营、客服、政企EMOS”等多个支撑系统中抽象出来的共用能力,然后沉淀下来所形成的中台。
因此,对于运营商来说,未来的“业务支撑中台”更应该从“抽象多个系统的复用能力”入手,以构建支撑融合运营的平台为目标,例如打通“渠道集中化、经营分析、网络综资、酬金管理、个人/家庭和中小微企业的CRM、M域人员/绩效管理”等多个系统,以支撑“横跨各经营单元,基于基本渠道触点体系”的全业务、全客户群的整合经营,同时支撑“基于中大型政企单位”的政企业务和成员客户的协同运营,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某个领域(如政企ESOP)的智慧中台。
备注:本文中的“业务”是指各行业、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所提供的“产品、服务和技术”。
二、数据中台
相较于其他几个中台,数据中台的定义和内涵解读基本达成了共识。阿里的数据中台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说法,狭义的定义仅包括“萃取数据、公共数据和垂直数据”三大中心,广义的则在此基础上又囊括了“数据资产管理和数据研发平台。如下图所示:
本人更倾向于广义的说法,数据中台应该包含资产管理和研发平台。它的输入是来自后台的原始数据,输出则是经过治理后的数据资产、可复用的模型、算法和数据技术能力。
再对比运营商,当前集团和众多省公司基本都建立了企业级大数据平台,很多省份也已实现了OBM三域的数据融合(至少名义上实现了),并且试着辨析了与“数据中台”的关系,例如某运营商给出的定义:数据中台包含统一数据共享、数据研发、数据治理、数据模型、数据运营五个部分。功能上承接大数据多租户平台的已有能力,主要新增与优化为数据运营部分、数据共享与数据研发模块的功能来支撑集中化经分的建设。
那这个数据中台是不是互联网公司定义的“数据中台”呢?与之前的大数据平台有哪些区别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区别:
1、 数据治理的责任主体不同。
互联网公司比较明确的将数据治理的职责赋予了中台的运营团队,而运营商的责任主体大多是模糊的,这是因为运营商还没有将数据治理提升至战略高度,并没有从“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运营”的两条战略主线的高度去思考和建设大数据平台,“数字孪生”应该如何推进还缺少系统的规划。
2、 中台与前后台边界的差异。
大多数运营商的大数据平台包含了“数据中台和前台(数据应用开发)”,甚至是部分后台。之所以包含前台是由于人才结构造成的,运营商的市场、政企、客服、网维等业务部门的IT和大数据人才奇缺,因此只能将数据应用开发、租户管理等职责放在了大数据平台,希望大数据平台建设部门能够直接提供应用,而这也造成了第三点差异。
3、 数据与业务融合程度的差异。
互联网公司(如阿里)所构建的“数据-业务双中台”,很好的实现了业务和数据的融合,数据能够很好的注智、赋能业务的发展。反观运营商,总给人“数据-业务两张皮”的感觉,海量的网络数据、三域融通的优势远远未能发挥,要解决这个难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将数据前台的职责从大数据平台剥离,划分到各个业务部门,并在业务部门引入IT和大数据人才(可以是外包),由业务部门自行开展数据应用的规划和建设;
2)、如果人才引入比较困难,则通过扩大化、常态化实施“轮岗”的方式,加强业务部门和大数据平台的人员交流和跨部门协作,以便实现“数据-业务”融合;
3)、强化大数据平台在数据应用方面的职责,由大数据平台负责统筹各个业务部门的数据应用开发,但这需要大数据平台的人员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
除了上述三点差异,运营商的数据中台还需要重点关注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个是5G网络和相关业务的推出,会对大数据的“数据源、数据技术、平台架构、大数据应用”带来较大影响;另一个是对外大数据产品的定位尚未清晰,数据安全和数据开放之间的平衡点仍需探索。
三、AI中台
随着人工智能的火爆,AI中台也出现在IT规划的范畴,但AI中台和数据中台有何区别和关联却又成为了新的困惑。
很多人将AI中台理解为数据中台的升级和演进,AI能力是在后者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将数据中台上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成熟的可复用的“算法和模型”抽象剥离出来,形成独立的中台层,定义为“AI中台”。主要承担复杂的学习、预测类智能需求研发,并依托数据中台或与之协作,共同对前台业务的发展和运营赋能注智,而原有的数据中台则主要承载“数据治理、数据共享”等功能。
并由此给出了定义:数据中台和AI中台是“算据”和“算法”的关系(更底层的技术中台聚焦于“算力”)。这样的定义无疑是准确的,映射到运营商的业务发展和数字化运营,有三点需要特别提醒一下。
i.运营商的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台)当下只是汇集了“OBM”三域的部分数据,可以支撑“网络设备/客户端设备识别”、“智能客服”、“证照识别/发票审核”等AI能力构建的“算据”并未纳入该平台,未来是否需要纳入需要论证;
ii.运营商的AI中台只是基于现有“算据”而形成的“算法”平台,主要聚焦于“决策辅助和智能推荐”等领域,最常见的应用是“用户离网预测、关联精准营销”等方面,基于当前“算据”还能形成哪些算法尚待探索;
iii.运营商需要构建哪些领域的AI中台、是自建还是外部购买尚未引起重视和思考,例如在“财务管理、合作伙伴资质管理、业务受理、设备装维”等众多领域都需要图片识别的能力,那这些能力是否应该规划在AI中台上?此外还有“视频识别、文字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机器人”等众多AI能力分支,又该如何决策。
最后,再强调一下AI中台和数据中台的关系,所谓的“算法”和“算据”的关系需要在统一的应用场景下。运营商未来的AI中台不应该仅是数据中台的升级,而应该是公司级AI能力的集大成者,是在引入外部基础AI能力的基础上,结合运营商的行业特点和具体的管理、生产需求,抽象并研发沉淀出来的可服用的AI能力。
四、组织中台
关于“组织中台”(或为“中台组织“)有很多种定义,最为被人熟知的有三种。第一个是以阿里中台事业群为标杆的定义,即“中台建设、运营和维护的团队”;第二个是Thought Works借鉴《释放潜能-平台型组织的进化路线图》而给出的定义:“在企业中主要起到投资评估与投后管理作用,类似于企业内部资源调度中心和内部创新孵化组织”;第三个则是一个简单粗暴的定义:“介于前后台之间的组织”,既能从后台提取前台所需的、频繁变化的业务能力,又能抽象、沉淀前台的通用业务能力并为前台赋能。三个定义的实例如下图所示:
是不是看完了三个定义依然一头雾水,三个定义确定是针对同一个概念么?在得出论断之前,我们再从运营商的视角来看一下。最近有幸与多个省级运营商不同条线的人员交流,谈论到要建设或优化的“组织中台”主要包括“家宽一体化支撑团队、网格化运营支撑中心、网络侧客响中心、大数据平台运营团队、DICT支撑团队、全渠道融合运营中心、政企方案中心“等多个组织,这些组织无疑都具备“整合公司或集团内部的多种资源或能力、一站式支撑赋能前台”的特点,又很契合当前比较热的“甩单”机制,并且随着运营商“业务广度和生产层级”的增加,未来还会出现类似特征的组织。
那这些算是“组织中台&中台组织”么?从组织管理学的理论来看,似乎有些接近“平台型组织”的概念,但同样是似是而非,可见“组织中台”尚没有进入组织管理学的范畴。
此外,运营商的生产和管理层级只能划分为“前中后”三层吗?我们过去在呼叫中心、在网管中心设计组织层级时所设置的包含“现场、一线、二线、专家/厂家支撑”等多个不同层级团队的体系又算什么呢?我们在面向to B转型所设置的包含“区域团队、专业线、外部伙伴、集团专家”等多个团队的销售响应支撑体系又如何定义呢?莫非要将“一线综合监控”和“区域响应支撑团队”定义为组织中台?我认为这是不恰当的。
最后阐明一下我的理解,“组织中台”只是跟风者蹭热点的说法,不是组织管理学的概念。那运营商是否需要设置这样的组织呢?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评判,第一“是否能够很好的整合公司内外部、多条线的资源和能力”;第二“是否能为多个前台组织(可以为同一类,如n个网格、n个政企客户经理)提供一站式的响应、支撑和赋能”;第三“是否有助于打破公司的部门墙/隔热层、促进跨部门/跨层级啊的协作,从而更好的响应和满足客户需求“。如果不能满足这三个标准,反而增加了管理层级、增加了沟通协调的成本,那就完全没必要了。此外,无论将这类组织称作什么,组织架构的设计都必须遵循“权变理论”等经典模型去开展,而层级设计可以从“管理、命令链、控制跨度、能力衔接、专业化/部门化”等维度考虑,至于是两层、三层还是多层架构?还要根据实际存在问题针对性解决,切莫因为跟热点而强设“中台”。
最后,总结一下本文的几个观点,并提出一个新的中台“话语体系”
1.中台即“企业级能力复用平台”,当下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企业级”,很多“业务级、领域级”的系统或平台建设被冠以“中台”的名义。
2.业务中台是“功能组件化、微服务”的概念,仅适用于互联网企业,对于传统企业,准确的定义应该是“业务支撑中台”或“电子渠道集中运营支撑平台”,当下运营商规划的“智慧中台”大多还属于领域级的,真正的“企业级能力复用平台”还比较少,也许永远都只是概念。
3.运营商的大数据平台承载了“数据中台”和“部分前台/后台”的职能,并且与业务发展、生产运营和管理结合的不够紧密,原因是业务部门没有相应的IT和大数据能力,可以通过人员招募、轮岗等方式解决该问题。
4.“数据中台、AI中台、技术中台”的功能可以理解为分别聚焦于“算据、算法和算力”,三者的关系就不难理解了。运营商当下所关注的“算据”和“算法”仅是很小的领域,未来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运营需要极大的拓展“算据”和“算法”的范畴,届时还是否承载在当下的“大数据平台”就不得而知了,个人认为可能性不大。
5.组织中台只是跟风的说法,组织架构、管理/生产层级的设计还要面向具体问题,从“提升响应和满足客户效率、促进体系化协作”等维度评估,向成熟的组织管理学要答案。
6.组织中台的概念还容易和业务中台混淆,因为大量的企业组织,无论是以共享中心还是二线组织名义出现,本质上是对业务的处理运营。而目前在中台概念出现后的“业务中台”,其基本属性是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资源配置形态,也许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新词--“算业”来区分,我们由此把中台的四大模块统一在computing这个概念下:算据中台,算法中台,算力中台和算业中台。
参考资料:白话中台战略
https://www.jianshu.com/u/MpTmeV
本站以现代、古代情诗为主,情诗网创办于2013年,以原创爱情诗歌、经典情诗、现代情诗、古代情诗、英文情诗、情诗绝句为主并收集古诗、古诗词、诗歌大全、诗词名句的文学门户。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可以放在浏览器的收藏夹中(快捷键Ctrl+D);或者看到喜欢或者有趣的诗词可以通过分享按钮给你的好友分享;情诗网是目前最全情诗大全网站之一。并欢迎广大诗歌爱好者阅览投稿!喜欢本站的话请大家把本站告诉给你朋友哦!地址是 www.qingshiwan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