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堡文化研究 第280期
作者:王玲
编辑:秦陇华


张文顺在讲解古树的历史

朋友,当你在耀州城中行走时,可否注意到耀州一圣四杰——孙思邈、柳公权、范宽、令狐德棻和傅玄的画像,你可知道这四副画像都是出自铜川市美协副主席张文顺老师之手,而且张老师对孙思邈的研究更是情有独钟。

耀州“一圣四杰”历史人物画像

在药王山和药王故里孙原村,在各大宣传网站和微信平台上,都可以见到张文顺老师画的药王孙思邈的画像:丰头广额、眼睛微眯,眼角和嘴角合成微妙的表情,端庄慈祥、仙骨长髯的百岁老人。

耀州区御史坊前集结出发

5月7日,应耀州文友侯耀宁的邀请,我们一行14人前往孙原村和惠塬村采风时,有幸认识了张文顺老师,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炽热的故土情。

一、敬仰药王之养生

我们一行先来到孙塬村,来到全国最大的村级药王祭祀中心——药王祠。这里有绿化造型“药葫芦”,有白虎青龙的雕塑,有由141块条(药王享年141岁)石铺成的台阶,有池岸上的两棵卧柏和药王大殿,从张文顺先生的介绍中,我们对孙思邈的医术和品质有了新的认识。

张老师说,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自幼聪慧过人,通百家之言,尚老庄学说,兼通佛学。十八岁就立志学医,二十岁为乡邻治病。孙思邈一生致力于药物研究,为了解中草药特性,他独步深山老林,边行医边采药边临床。孙思邈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对流传于民间的医疗药方多加记录整理。

药王祠景区风貌

晚年,孙思邈隐居于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五台山专心立著,被后世尊称为“药王”,此山遂被称为“药王山”。他一生著书八十多种,其中以《千金方》影响最大,它包括《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千金方》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发展影响深远,是继张仲景之后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医药的先驱者,为我国的中医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德。

游人敲钟祈福、跪拜药王、祈求健康平安,是必不可缺的。但我却被两棵倾斜的挂药柏深深地吸引住了。

倾斜的挂药柏

张文顺老师说:孙塬是旱塬,靠天吃饭,下雨时,村民赶快把水收到水窖里或涝池里备用。大家看,药王大殿前面的喷泉以前是涝池,药王就是在这里洗药,然后在挂药柏上晾晒,天长日久,这两棵树就被压弯了。他想:‘药王说的养生,其实就是养民生’。药王情系黎民,深知百姓之疾苦,用《千金方》拯救百姓于病痛之中,大医精诚体现了药王高尚的医德,“千金方使万人活”,所以人们才“萧鼓年年拜药王”。

介绍过程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张老师对药王的敬仰之情。

张老师说,他查阅了大量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到药王确实活了141岁。其实,药王本来可以更长寿的,至少不止141岁。据记载,当时发生了一次瘟疫,有好多黎民百姓不治而亡。“大慈恻隐之心,普救含灵之苦”的药王整天边洗药边行医边哭泣,恨自己能力不够,恨不能普救众生,最终劳累哭泣而病倒,坚持行医到去世。

讲解时,张老师的表情是凝重的,声音是低沉的。我们都被这个故事震撼了,更增加了对药王的敬仰之情!

张文顺在介绍壁画的历史

走进药王大殿和圣母殿,可以看到好多壁画、孙思邈的百副故事传说和古代二十四孝连环画,这些图画都是张老师策划或亲自绘制的。

张老师精神抖擞地讲解着故事的内容和作画的过程,看到自己画得成功的画图,一向低调的张老师也自豪起来了。他说,他在作画的过程中,自己始终怀着对药王无比崇敬的心情,药王处处为黎民百姓着想,我们也要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听听吧,这就是故土炽情啊!

张文顺在介绍壁画的历史

二、“幼读遗址”之遗憾

来到药王幼读遗址,大门两边有李宗涛题写的对联:

槐祖曾荫神童为一方名胜;
孙公普救苍山称万世药王。

此联把药王和古槐的因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到了极致。

幼读遗址

张老师说,大门上方的牌匾上的“药王幼读遗址”是他写的。看着苍劲漂亮的大 字,我们都赞叹不已,张老师却不大满意,说与李宗涛题写的对联相比,还是逊色了许多。说话的语气中有淡淡的遗憾。

院内的古槐距今已有1400多年,堪称“东原第一槐”。曾经高大旺盛、枝繁叶茂的古槐,见证了村子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由于年代久远,大树明显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几个粗壮的树枝已经断落。为了保护这棵古树,人们用将近10米高的钢管支撑着树的躯干,个别部位还涂上了水泥进行填补,让人感觉有点沧桑。不过树的枝丫终于绽放新绿,嫩嫩的,又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古槐 | 图源耀州区政府网站

在清康熙十年唐敕封孙真人古宅碑塔的砖雕上,有这样一副对联:

上联:黄土浑厚蕴人杰
下联:桑梓淳朴毓药王
横批是:德泽万代

这副对联是张文顺老师拟定并以篆体字书写的。他说,他将对联写好后,忙于其他事情,没有到施工现场指导,结果,工匠在雕刻过程中,把上下联刻反了。讲解中张老师表现出深深地自责与遗憾。从他的言行神态中,我们感受到了张文顺老师的责任与担当,对家乡故土的炽热的感情。

孙真人古宅碑塔

三、愿做护花之春泥

我们接着来到惠塬村,惠塬村是张文顺老师魂牵梦绕的故乡。“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66岁的张文顺老师仍然关心着家乡惠塬的建设。他说,我做梦都在想着我的村子,想着村里的这棵大树,想着我的老屋,虽然现在不在故乡生活了,老屋也已经不再住人了,但是我还是希望它完好如初。

张文顺在惠塬村

多少次梦回老家,多少次梦见老槐树,多少次倾听它们的诉说,多少次与自己的心灵对白……

看到老树依然茂盛,老屋也算完好时,张文顺老师在树下留念,摸老屋墙壁,与小弟合影……激动的心情不亚于贺敬之回延安时的心情:“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终于到家了!登梯上楼,寻找儿时的记忆,过往的幸福快乐和苦难生活,都渐渐泛了出来。

左:张文顺和弟弟合影 | 右:张文顺登上家中的楼梯

惠塬的古民居大多是典型的陕西旱原地带的民建风格,房子半边盖,两房相对,中间是天井,下大雨时,屋檐的水流到天井,过虑后注入水窖,成为一家人的饮水之源。一百多年前的土坯瓦房直至现在,许多还是椽不折房不漏,墙不斜地不陷,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然而,保护完好的民居并不多,我们看到的多是一些破败不堪的老宅,实在令人惋惜!

我们一行在唏嘘叹惋的同时,也看到了村民们居住条件的改善,村民们丢弃了老宅之后,都住进了现代气息浓厚的新屋。

村中废弃的老宅

特别兴奋的是,张文顺老师看到了全省优秀第一书记钟国刚选派到惠塬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惠塬村这个省级贫困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开通文化室,新建文化墙、体育广场、卫生室,组建锣鼓队、秧歌队、红白理事会,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努力让让惠塬成为将军山下一道亮丽风景。听着看着这些变化,令我们对第一书记钟国刚产生了由衷地敬意!

惠塬村书记钟国刚与我们交流

张老师信心满满地向村委会建言献策,大胆提出村子的规化发展设想,并且表示:自己在有生之年,愿意与钟国刚一班人为造福桑梓献计献策、出力流汗。

听着张文顺老师热情洋溢的演讲,大家都被他炽热的故土情感染着,激励着!

张文顺在交流会上发言

图片除注明来源外,其余均来自姚忠智

本站以现代、古代情诗为主,情诗网创办于2013年,以原创爱情诗歌、经典情诗、现代情诗、古代情诗、英文情诗、情诗绝句为主并收集古诗、古诗词、诗歌大全、诗词名句的文学门户。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可以放在浏览器的收藏夹中(快捷键Ctrl+D);或者看到喜欢或者有趣的诗词可以通过分享按钮给你的好友分享;情诗网是目前最全情诗大全网站之一。并欢迎广大诗歌爱好者阅览投稿!喜欢本站的话请大家把本站告诉给你朋友哦!地址是 www.qingshiwan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