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热播的《风味人间》,风头一时无两。无须质疑该片的品质,只需看到由是《舌尖上的中国》陈晓卿导演加上蔡澜作指导的便有保证。但此片的质素,我觉得比舌尖还要优胜很多。

作为一部介绍吃食的片,当然少不了用唯美的镜头,精准地把食物的色香味描绘出来。最让人满意的是,对于食物的制作过程,关于该食物的前世今生,不会再让人有《舌尖2》看完都不知道胡辣汤是什么的疑问。

至于该片的好坏,只要知道饭后是观影最佳时间,便知道如何。

影片开播时正值农历的九月,未看开头,便直觉一定会有大闸蟹的上场。虽然,之前《舌尖》和许多美食片都拍过大闸蟹,但美味的食物,因为不同的烹饪方法,不同的拍摄角度,又或者仅因为观看的时间不同,给人带来的感受也不会都一样。

蟹这种让人嗜之若狂的食物,在《梦溪笔谈》中,曾有如下记载:“关中无螃蟹。元丰中,予在陕西,闻秦州人家收得一干蟹,土人怖其形状,以为怪物。每人家有病疟者,则借去挂门户上,往往说差。不但人不识,鬼亦不识也。”

旧时人不识螃蟹,以为是怪物,便弄去挂门户来辟邪。

而大闸蟹飘洋过海后,外国人对国人嗜食大闸蟹这个外来的物种也甚为不解,因为蟹肉藏于缝隙,大闸蟹体型却偏小。外国人觉得要花大气力才得丁点肉屑,实在是吃力不讨好,认为不值。只是他们却不知道大闸蟹的妙处,不在其肉而在满壳的蟹黄。公蟹的蟹黄清糯,母蟹的蟹黄粉香。单一味专门只用蟹黄做成的秃油黄,只需凭想像,已是让人口水直流。

有一干人等,便专好食蟹黄。一只螃蟹掀开盖,连用勺子舀去蟹黄的步骤也省去,只管放于嘴边吸吮,任凭金黄蟹油满嘴满手皆是,余下的蟹钳蟹身只放入嘴一通胡乱咀嚼便算完事。常常嘴里蟹壳尚未吐净,手已再伸向盘中。

旁人总为之侧目,认为食相乃牛嚼牡丹,大刹风景。有的还搬出“上海人骨子里就有精细化的潜质,一只大闸蟹可以从北京吃到上海,还有一条蟹腿没吃完。”的讲究。

其实,早在《考吃·食蟹》中便说:“吃蟹开始讲究,是在明代。明代有能工巧匠发明了一套小巧玲珑的食蟹工具,初创时共有锤、镦、钳、匙、叉、铲、刮、针八件,故称蟹八件。”

吃蟹用“蟹八件”,是分别为银制的小巧物件,勾掏敲夹各有所用,且能不损蟹壳。有高人,把蟹敲骨剥解吸髓后,其壳犹可原样拼出整蟹。

食家陆文夫,便曾借笔下人物夸口,说苏州人吃蟹,工具有八八六十四件之多。实在让人好奇和惊奇。

如此这般,难怪小小一只毛蟹落在上海人手中,便能从日出优哉游哉吃到日落,从上海一路绵延到北京。

但要这般繁琐,想来也没几人有这样的耐性。到了梁实秋的《雅舍说.吃蟹》中,蟹八件虽已变成了“食客每人一件小木槌,小木垫,黄杨木制,小巧合用,敲敲打打。”可这终也及不上手口并用的畅快。

本站以现代、古代情诗为主,情诗网创办于2013年,以原创爱情诗歌、经典情诗、现代情诗、古代情诗、英文情诗、情诗绝句为主并收集古诗、古诗词、诗歌大全、诗词名句的文学门户。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可以放在浏览器的收藏夹中(快捷键Ctrl+D);或者看到喜欢或者有趣的诗词可以通过分享按钮给你的好友分享;情诗网是目前最全情诗大全网站之一。并欢迎广大诗歌爱好者阅览投稿!喜欢本站的话请大家把本站告诉给你朋友哦!地址是 www.qingshiwan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