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字典里,“浪漫”一词当作如下解释:以自己认定的方式度过一生。这话说来简单,而真能做到知行合一者,古往今来寥寥无几。当我启动记忆系统的搜索引擎时,发现有关“浪漫”的词条里,总有一些人和事迅速扑面而来,久久挥之不去。于是我便试图对其进行整理、归纳,以现今流行的排行榜形式公之于众——这样的做法,恰恰证明我是个彻头彻尾的俗人!不过我想,或许只有在意识到自己的庸俗之后,人们才能懂得浪漫的可贵之处吧。(正如很多精神科医生一致认为:最难治愈的患者,就是那些毫无病识感的病人。)

        浪漫排行榜第一名:为歌而死,为歌而生。

        有两位已故的音乐人,我每每想起便肃然起敬:一位是摇滚歌手黄家驹,另一位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前者为音乐而死,后者则为音乐而生。我在流行音乐的审美取向方面,常常表现出特别“直男”的一面,总觉得男人唱歌就该像黄家驹那样:声音浑厚、沙哑、有磁性、爆发力十足。虽然有时我也被张信哲和林俊杰的歌声感动,但总觉得他们是主菜之后的甜点,稍多便腻。据说曾有大陆游客到香港,全然不顾“购物天堂”的魅惑,只为找到黄家驹的墓碑大哭一场,便算大功告成,满载而归。——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便是这“飘洋过海来哭你”的惊人壮举了。关于歌者短短的一生,我们应该记住两点:其一,他曾为音乐放弃爱情;其二,他在日本电视台的致命一摔,说到底还是为了音乐。在他痴迷音乐,每天除了写歌就是排练的那些日子里,一位女孩曾当面给了他一道单项选择题:要么为爱改行,要么一拍两散。面对如此两难的抉择,他好像没怎么纠结便毅然选择了音乐。为此,我们应该理解那位女孩,面对一个注定要与音乐结为灵魂伴侣的男人,即便继续牵手,幸福何在?我们也不难理解黄家驹,对他而言,面对一种没有音乐的生活,生命的意义何在?此外,在时间管理方面,相信他怎么也没法匹敌今日当红的罗志祥先生,这位被无数粉丝亲切称呼为“小猪”的艺人,每天工作满满,女友多多,可谓很多人眼中的“人生赢家”,唯一比不上黄家驹的地方,可能就是没什么像样的作品吧。于是,上述女孩花落旁枝,“前男友”黄家驹则继续高歌前行。当他走到日本,试图迈出国际化的第一步时,老天爷却莫名其妙撤走了他脚下的踏板,令他一脚踩空,最终不治身亡。那是1993年6月24日,享年31岁。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话用来形容“西部歌王”王洛宾的一生,我想再合适不过了。他在生前曾遭三次牢狱之灾,刚走出国民党的牢房没多久,又被投入共产党的监狱,这样的经历何止痛苦,简直是一场荒诞的噩梦了。歌王一生创作、收集、编译的歌曲共计千余首,我们很难想象的是,那些作品居然大多都是他在监狱里面完成的。在那个就连国家领导人都穷得吃素的年代,囚犯的生活条件如何,可想而知。我看过不止一个版本的纪录片,从中了解到以下刻骨铭心的实情:监狱每天发给他们每人两个窝窝头 ,而王洛宾几乎每天都能省下一个。他的食量小得如此惊人吗?非也,非也。他是把省下的那个窝窝头送给某位狱友,作为交换的条件,让对方给自己唱首当地民歌,以便记录下来,作为创作的基本素材。当然,很多时候为了打发寂寞和痛苦,他自己也在狱中放声高歌。时间久了,那些对音乐无感的狱警一听他开口便烦躁起来,于是命令他闭嘴。他当然只能乖乖听令,默然服刑。然而没过多久,狱警们却又通通回心转意,重新令他开口唱歌,其中缘由说来有些惊悚:有些囚犯因为听不到他的歌声,对生活彻底绝望,纷纷自杀了。面对日益减少的“顾客”,狱警们显然不希望自己下岗失业,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因此他们宁愿继续忍受王洛宾的歌声了。在监狱里,王洛宾他们住的都是“单人间”:一个长1.5米,宽1.5米的笼子。那个魁梧雄壮的北方汉子,究竟如何在此等狭小的空间里熬过那些漫漫长夜?实在令人匪夷所思。我们只知道,在歌王重获自由之后的很多美好岁月里,每当夜晚就寝时,明明身下是一张宽敞舒适的“席梦思”,他却只能呈现蜷缩之状——这是监狱送给他的“彩礼”,终身无法退还。带着这份“彩礼”,歌王一直活到83岁才寿终正寝,在上世纪的中国可谓名副其实的高寿之人。晚年的王洛宾常常宣称自己过得非常幸福,我相信此语当属肺腑之言:对于一个“为歌而生”的人,有了脍炙人口的作品,又重获失去已久的人身自由,这不就是“稳稳的幸福”吗?

浪漫排行榜第二名:爱因斯坦的谦卑。

        我一直特别喜欢爱因斯坦那幅吐着舌头扮鬼脸的照片,他完全颠覆了我们设定的科学家那种严肃古板的形象,像个老顽童:满头的白发,满脸的皱纹,同时又是满眼的天真,满脸的好奇,满心的顽皮。好像林语堂曾说过:世间很多杰出的智者,往往终其一生都童心未泯。我在阅读爱因斯坦的某部传记时,想起语堂先生的结论,不禁暗自惊叹,深有同感!作者在开篇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爱因斯坦一向特别喜欢跟小孩聊天。有一天走在街上时,他又和一个五岁的小男孩聊天,聊了一会儿之后,他突然开怀大笑起来,笑得肆无忌惮,酣畅淋漓。旁人皆莫名其妙,不知所为何事。小男孩的母亲远远听到笑声之后也顿感蹊跷,于是跑上前去,试图问个究竟。然而当他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收获的同样是莫名其妙。小男孩的母亲问:“先生为何大笑?”爱因斯坦答:“因为他终于问了一个我能回答的问题了。”于是母亲转而向孩子发问:“你问先生什么问题了?”小孩答曰:“我问他今天去厕所了吗?”正是这个看似无聊的开篇故事,让我对爱因斯坦本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如饥似渴之状拜读了那部传记作品。坦白讲,在阅读过程之中乃至之后我始终搞不清楚那高深莫测的相对论到底是个什么东东,总觉得纳闷,怎么同样长了两只眼睛一个脑袋,人家老爱居然能看到“时空弯曲”,而我为何对此却浑然不觉呢?后来曾听一位教授说:单凭爱因斯坦对于现代科学的贡献,完全有资格获得五次诺贝尔奖!不得不服啊,如此超级智慧的头脑,搭配如此谦卑的思想,外加一门乐器手艺(小提琴拉得特别好),真可谓“生前人见人爱,死后永垂不朽”咯…他对于我的直接影响就是:让我常常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与无知,多年以来保持天天学习的习惯。

        浪漫排行榜第三名:一道救命的数学难题。

        20世纪初,德国有一位实业家,名叫沃尔夫斯凯尔,他在事业非常成功,跻身富豪之列后,不幸坠入爱河,相中了一位姑娘。有一天他向对方表白,结果却出乎意料——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便是:被发了好人卡。毕竟是富豪,从小到大从未输过,面对这张无情的“好人卡”,他彻底懵了,突然感到自己的生命已经毫无意义,于是他决定自杀。德国人做事一向出了名的严谨,就连自杀都像我们一般人早晨起床那样,要定好时间,调上闹钟。他选定的时间是在某天午夜,而在那个时刻到来之前,他仍然照常工作,积极处理公司事务。在那个准备自杀之前的白天,他立好了遗嘱,随后又给所有亲朋好友写了诀别信。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看了看表,发现距离午夜还剩下几个钟头,于是又去了图书馆,打算在阅读之中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他随手拿到的是一本数学期刊,当他从中读到一篇论文时,突然陷入沉思,继而欣喜若狂,因为他发现作者(一位知名的数学家)在论述有关费马大定理的证明问题时,存在一处明显的漏洞。于是他顿时激情澎湃,立即着手对其进行修正。好家伙,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干就是通宵达旦,居然把自杀的计划也耽搁了。当天色大亮时,他竟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义:为费马大定理而活。这实在太像上天的有意安排,安排他继续活着,为智慧女神雅典娜而活,而不是为人间那位漂亮姑娘而活。之后他便斩断情丝,潜心研究数学,临终前又修改了遗嘱,其中有一条明确表示,用自己大部分遗产设立一个巨额奖项,奖励给第一个完全证明费马大定理的人。这个奖项最终没有落空,在富豪辞世87年之后,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完成了费马大定理的最后证明,终于为本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站以现代、古代情诗为主,情诗网创办于2013年,以原创爱情诗歌、经典情诗、现代情诗、古代情诗、英文情诗、情诗绝句为主并收集古诗、古诗词、诗歌大全、诗词名句的文学门户。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可以放在浏览器的收藏夹中(快捷键Ctrl+D);或者看到喜欢或者有趣的诗词可以通过分享按钮给你的好友分享;情诗网是目前最全情诗大全网站之一。并欢迎广大诗歌爱好者阅览投稿!喜欢本站的话请大家把本站告诉给你朋友哦!地址是 www.qingshiwan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