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镜净无尘,照葛岭苏堤,万顷波澄天倒影;
  冰壶清濯魄,对六桥三竺,九霄秋静月当头。
    ——德馨撰 西湖平湖秋月联

  【注释】

 (1)玉镜:喻明月。《郑守愚集·春夕伴同年礼部赵员外省直》诗:“冰含玉镜春寒在,粉傅仙闱闱月色多。”

 (2)葛岭:山名。在杭州市西湖北岸,相传晋葛洪曾在此山炼丹,故名。

 (3)苏堤:亦称苏公堤。在杭州市西湖中,北宋元祐年间苏轼知杭州时,疏浚西湖,堆泥筑堤,故名。堤长2.8公里,南起南屏山,北接岳庙,分西湖为内外两湖,其间架有桥梁六座,桃柳夹堤,所谓“六桥烟柳”即指此。“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一。

 (4)澄:水静而清。《淮南子·说山》:“人莫鉴于沫水,而鉴于澄水者,以其休止不荡也。”

 (5)冰壶:盛冰的玉壶。比喻洁白。《文选》南朝宋鲍明远(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冰壶。”这里用来比喻清洁的湖水。

 (6)濯魄:濯,光大,著明;魄,月始生或将灭时的微光。濯魄是比喻明月下清澈著明的湖水貌。

 (7)六桥:指苏堤中的六座桥。

 (8)三竺:位于杭州灵隐山飞来峰东南,有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座山,合称“三竺”。《宋诗钞》林景照白石樵唱西湖:“断猿三竺晓,残柳六桥春。”

 (9)德馨:即德晓峰,旗人,清末江西巡抚。

 (10)平湖秋月:在杭州西湖白堤西端。前临外湖,水面开阔,在皓月当空的秋夜,湖平如镜,清辉如泻,故誉为“平湖秋月”,为西湖十景之一。唐代中期,此地有望湖亭,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就望湖亭遗址勒石建亭,旁构水轩,游览面积不到2000平方米。今扩大到6000平方米,修建、改建了亭台楼阁等园林小品建筑。

  【鉴赏】

   这是一副风景名胜联。它不仅将“平湖秋月”胜景的秋夜,玉镜高悬,湖平如镜,清辉如泻的风景特点,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而且将皓月下的葛岭、苏堤、六桥、三竺等胜迹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使平湖秋月这个优美的自然景观平添了绚丽的色彩,倍增了诗情画意,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旖丽多姿,既赞美了“风景这边独好”的平湖秋月,又追溯了历史,联想了葛洪炼丹,苏轼筑堤等美丽传说,令人产生出一种湖光山色虽美,但更美的还是创造祖国悠久历史的人的感觉,从而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河山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深厚感情。它比石冶堂“万顷平波长似镜,四时月好最为秋”联只写湖光月色,更富于感情和想象力,境界开阔,感情真切。

  这副对联字数虽较多,但文辞优美,意境深远,运用了比喻的艺术技巧,将平湖秋月胜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维妙维肖,有如一幅美丽动人的秋夜图。上联把秋月形容为一面清辉如泻、无一丝尘迹的玉镜,高悬当空,葛岭、苏堤在皓月下清晰可见,显得幽静而又优美,而明月、星光灿烂的天空在浩瀚平静湖水中的倒影,则使水天融为一体更加楚楚动人,令人有置身星际瑶台之感。下联把清洁的湖水比喻成洁白的冰壶,清澈得光洁著明,与苏堤六桥、三山三竺相辉映,景色奇绝,而在深邃莫测、月到中天的秋夜,又是最美妙动人的时刻,秋静夜深,月光如水,万籁无声,令人如身居蓬莱仙境,有乐而忘返之感。这种上下联互相交错,相互衬托的艺术手法,将“平湖”“秋月”统一在同一个意境之中,使该联达到较高的艺术效果。

  这副楹联是一副正对联,它不仅文辞优美,意境高远,而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的“玉镜”对下联的“冰壶”,“净无尘”对“清濯魄”,“照”对“对”,“葛岭”对“六桥”,“苏堤”对“三望”,“万顷”对“九霄”,“波澄”对“秋静”,“天”对“月”,“倒影”对“当头”,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地名对地名,对仗严格,声律和谐,示意完美,无一不恰到好处。尤其是上联的“万顷波澄天倒影”,与下联的“九霄秋尽月当头”,将平湖秋月最美妙的境界和最佳的时刻点缀出来,使这个西湖著名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景观,更具特色,更增异彩,更加形象生动,更富有诗情画意。令人读之,怡然神往,欲一睹其奇观为快。

本站以现代、古代情诗为主,情诗网创办于2013年,以原创爱情诗歌、经典情诗、现代情诗、古代情诗、英文情诗、情诗绝句为主并收集古诗、古诗词、诗歌大全、诗词名句的文学门户。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可以放在浏览器的收藏夹中(快捷键Ctrl+D);或者看到喜欢或者有趣的诗词可以通过分享按钮给你的好友分享;情诗网是目前最全情诗大全网站之一。并欢迎广大诗歌爱好者阅览投稿!喜欢本站的话请大家把本站告诉给你朋友哦!地址是 www.qingshiwang.com !